全球唯一!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高等级无取向硅钢生产线在宝钢投产!宝钢已成为全世界供应量最大、牌号最齐全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硅钢制造商!
中科衡水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依托中科院团队,为研究院所、高校、公司可以提供复杂多金属矿、固废等处理的技术及中试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承担有效载体和服务;承接样品分析检测、中试试验、平台及设备租赁、工艺改进及优化、新产品研发等业务,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试验的全方位服务。
热能膨胀清堵疏通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快速、安全且最有效的方法,快速轻松地清除冶炼生产所涉及的结渣堵塞问题,保证生产线的连续运转,以此来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完整性。省却了清堵所需的辅助设备,一管一剂完成整个清除疏通作业,避免了人员进库所产生的风险以及粉尘污染,让企业增产增收,该项技术的应用属国际首创。详情查看图片链接。
3月24日上午,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全线投产,这是目前全球唯一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宝钢10多年形成的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技术、装备、市场经验的成功转化和落地,代表了宝钢无取向硅钢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是宝钢股份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征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宝钢硅钢锚定全球硅钢第一品牌、积极担当绿色低碳使命具有里程碑意义。宝武党委常委,宝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邹继新宣布项目全线投产,并为新产线的第一卷揭幕。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产品工序流程长、工艺窗口窄、生产难度大,全球具备大批量稳定生产顶级牌号产品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多年来,宝钢股份从始至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将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中,通过自主研发,解决了产品中高频铁损、磁感和机械强度相互制约的世界性难题,构建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制造工艺体系。宝钢股份已成为全世界供应量最大、牌号最齐全、多基地供货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硅钢制造商。
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实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地发展,市场对高等级无取向硅钢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现有硅钢生产能力严重制约着国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宝钢股份审时度势,依托数十年来形成的产品、技术、装备和市场优势,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
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设计年产能50万吨,其工艺技术、产品技术和产线技术完全由宝钢自主研发、自主集成。项目采用多项创新设计和技术,自主开发了连轧机轧制顶级高牌号无取向工艺装备技术;设计全行业最高速的常化酸洗产线,用一条产线实现多倍产能;退火涂层机组首次采用面织构控制工艺技术,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同时,项目定位于智慧制造样板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打破传统四级信息化架构,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8个主要使用在场景100%,即“3D”作业100%机器人替代、库区行车100%无人化作业、主作业线%集中操作、关键设备状态100%智能诊断、全产线%在线质量自动判定、生产台账100%电子化、全专业数据100%规范治理、运行管控100%数字化决策,实现了云边端大数据应用与制作的完整过程全管控。
项目投产后,宝钢股份硅钢产品年产量将达到400万吨,其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年生产能力将突破1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可为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高等级用材,将大大改善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供求关系,同时将减少碳排放360万吨,相当于33万公顷森林的吸收量。
值得一提的是,硅钢代表着钢铁制造的顶配水平,被誉为钢铁产品“皇冠上的明珠”。
宝钢股份是全球最大的硅钢供应商,拥有最完备的产品系列和各类重点应用领域全国第一、全球一流的市场占有率,具备研发、产品、工艺和服务等领域的全面领先。其中,宝钢硅钢BeCOREs作为电力行业核心的基础功能材料,贯穿于电气装备行业的选材设计、装配制造、科学应用全流程,是我国电力领域产业链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的核心链节。
尤其是近年来,宝钢通过系统性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连续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实现多项产品全球首发。作为产品中的重要代表,宝钢硅钢BeCOREs实际上也已成为全世界电力装备行业名副其实的“中国芯”。
宝钢股份介绍道,宝钢硅钢BeCOREs大范围的使用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要行业,彻底终结了国家重大电力工程装备受制于人的历史,成为电力产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也为电网高效化和电力行业的绿电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宝钢硅钢BeCOREs热情参加“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和国际竞争,产品质量接受苛刻检验,为支撑我国高能效变压器和国家电高压技术“走出去”交出了行业答卷。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是《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宝钢股份以“成为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为愿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最大价值,实现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发展。
宝钢股份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拥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世界一流的制造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司注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育,积极开发应用先进制造和节能环保技术,建立了覆盖全国、遍及世界的营销和加工服务网络。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汽车高强钢、取向硅钢、高等级家电用钢、能源海工用钢、桥梁用钢等高端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展望未来,宝钢股份将秉承和落实中国宝武“成为全世界钢铁业引领者”的愿景和“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的使命,坚持精品发展、绿色转型和智慧升级,深入探索钢铁企业与现代都市的共融共生之道,积极与员工、用户、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共享企业未来的发展所收获的丰硕成果,奋力书写新时代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崭新篇章。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宝武、澎湃新闻等,由冶金信息网整理发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标错来源或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其他第三方若要转载此文章请事先联系沟通并标注明确来源;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
冶金信息研究所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冶金分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CKCEST)冶金分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单位等平台和信息资源优势,面对行业和企业,创新开展冶金信息网一站式信息服务和信息情报咨询服务。冶金信息研究所在信息情报咨询、知识产权咨询、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咨询业务品牌优势,为行业和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冶金信息网(始建于1997年,是冶金行业专门干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情报系统、产业政策、企业跟踪、热点专题、钢铁标准、数据中心、产品中心、科技文献等功能模块构成。
1) 情报系统:数据覆盖政策法规、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价格行情、产线装备、工艺技术、产品研制、技经指标等行业宏观信息和企业微观信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产品研制提供支撑。
2) 产业政策:最重要的包含冶金、矿业、材料等方面国家各部委、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地方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颁发的最新政策和法规。协助用户掌握最新政策动态,做出正确决策。产业政策、法规每日更新。
3)企业跟踪:追踪超过220家钢铁企业及行业内各大设计院的最新的技术、产线装备、兼并重组、重点项目实施等动态。这中间还包括了宝武、鞍钢、河钢、首钢、建龙、沙钢、华菱、中信特钢等重点钢铁集团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的情况,为用户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提供支撑。企业信息每日更新。
4)热点专题:包含钢筋、钢管、特殊钢、汽车用钢、新材料、硅钢、冶金炉料、耐火材料、钢材热处理、 工程用钢、机械用钢、管线用钢、棒线材、碳中和、再生资源、超低排放、智能制造等30多个行业热点专题数据库。
5)钢铁标准:收录1955年-至今与钢铁相关的国标(GB)、行标(YB YS)、团标(T/CISA)、欧标(EN)、美标(ASTM)、日标(JIS)、国际标准(ISO)、其他标准(DIN API GOST ISD)等共计7.7万篇。钢铁标准模块每月更新。
6) 数据中心。包括钢铁、不锈钢、钢坯、废钢、焦炭、煤炭、铁合金、铁矿石、建材、有色、家电、汽车、海运等19个领域的全球官方统计数据,以及电炉、高炉、转炉、连铸、炼焦、轧钢、烧结7个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
7)产品中心:包含钢筋行业月度分析报告、钢管行业月度分析报告、世界钢铁技术月刊、国际钢铁壹周要闻等情报信息产品,以及棒线材、大型型钢、加热炉、炼钢工艺与设备等工艺产品专题技术文集27种。
8)科技文献: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中文会议、外文会议、学位论文、会议报告、中文专利、馆藏资源、OA期刊、NSTL科技文献等2500余万篇文献。
运用专业的资源整合及平台建设能力,帮企业搭建自己的信息情报平台,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指导企业决策、研发、生产、贸易,可实现如下直接效益。
1)减少相关成本。构建一体化的情报服务平台,促进情报资源集中采购和按需采购。
2)保障信息情报。促进情报信息整合和统一管理,有效积累和管理企业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产本地化保存。
3)提升效率。提升情报分析研究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方法,减少情报人员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等环节中的工作投入。
深耕行业情报半个多世纪,积累全球信息资源20余年,掌握强大分析工具,聚集咨询精英,累计完成超过500个信息产品、1000项信息情报咨询课题。主要咨询方向如下。
作为行业唯一的专业一级查新咨询单位,开展全领域文献检索、科技查新服务,每年完成查新1000多项。凭借国际权威的专利分析平台和专业研究团队,为公司可以提供如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