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泥封尸案”告破封进水泥的尸体是怎么被发现的?
出租屋里墙壁藏尸、水泥墩中惊现断肢、施工现场挖出头骨......每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都流传着“水泥封尸”的都市传说。
5月8日,安徽省阜阳市一起“水泥封尸案”宣布告破。这种独特的作案手法,也随着一纸警情通报,从传说走进了现实。
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无论是施工现场,还是居家装修,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到建筑材料市场购买水泥,很少会引起邻里的怀疑,而且只要经过大约6个小时的水化和硬化过程,水泥便会凝结为坚硬的石状体,轻轻松松就将包裹其中的东西“隐于世”。
如果再往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砂石,就能制备出抗压能力更强的混凝土。混凝土凝固硬化后形成的石状体,硬度更大,更不容易被破坏或侵蚀。
杀人犯幻想着将尸体封存于水泥后,就能与各种建筑物融为一体,完成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完美犯罪”。这如意小算盘,连阎罗王都听得一清二楚。
然而,被封存进水泥中的尸体,却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持续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腐败菌一般在人死后3到6小时开始在肠腔内繁殖。但是,以石灰为主要成分的水泥和混凝土,不仅提供了高碱性条件,而且还将尸体与外界隔绝。这样一个空气不流通、氧含量较低的环境,削弱了腐败菌生长繁殖的速率。
食肉类、啮齿类的动物对尸体的啃食,也会加速尸体自然腐败的过程。水泥和混凝土营造的密闭环境,恰好保护了尸体免受动物捕食者的破坏。
在蛆、苍蝇等昆虫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尸体在腐败的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 Unsplash
正常情况下,死后24至48小时,尸体慢慢的出现腐败现象,5~7天便会形成臭名昭著的“巨人观”,而成人地面尸体全身白骨化的时间,也只要消耗6个月以上。然而,一具用塑料膜包裹并嵌入混凝土的女性尸体,在5年零10个月后被发现时,仍呈现出良好的保存状态。
此外,有关尸体化学分解的研究表明,腐败与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相关,尸体散发的气味,还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将尸体封存入水泥或混凝土中,不仅不能防止尸臭味的产生和弥漫,还由于延缓腐败,将恶臭气体的生产战线拉得更长。
看似密不透风的水泥块,其实内部本身就有很多微小裂痕。虽然有的裂缝宽度仅0.05mm,但也足够让臭味渗出。
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原材料的配比,普通人往往很难保证与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一样的高标准 / 图虫创意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中的碎石会在自身重量的影响下逐渐下沉,最终让泥块整体“矮一截”。混合均匀的混凝土每个部分的沉降量相似,内部不太会“互相拉踩”,产生不均衡的拉力。
但裹着尸体的情况就得另当别论了。一部分碎石在碰到尸体后就停止下沉,而尸体旁边的颗粒尚且长路漫漫,还有很多下沉的余地。当各部分的沉降量相差过大,引起的收缩力一旦超过混凝土的抗拉界限,就会让水泥块开裂。
尸臭通过这一些裂缝钻出地表、墙壁,钻进每一个路人甲的鼻孔里。虽不至于遗臭万年,但臭上几周、几个月绰绰有余,足以让周边人忍不住怀疑“隔墙有耳”“床下有人”,足底有亡灵。
此外,温度、湿度、空气腐蚀性等外因的变化,还可能会让这些缝隙慢慢的变大。如此一来,炎炎夏日里,或是在海风侵蚀下,从水泥桶里“蹦”出来半颗头骨或一只脚也就没什么好稀罕的了。
在国外大部分水泥封尸案中,凶手会就近封尸,地点不是在自家地窖与阁楼,就是屋外的花园和球场。受害者还通常是和凶手住在一起的、关系亲近的妇女或儿童。每天走过路过无法错过,时间久了,心里的恐惧或愧疚总有兜不住的一天。
况且,警方在调查排查失踪人群的关系网时,第一时间就会拜访他们的亲友。在几番怀疑和询问之下,失踪案变凶杀案的情况也不足为怪。一项国外研究水泥封尸的报告说明,在罕见的6个案例中,有5例都是嫌疑人自行供认了犯罪事实。
即便凶手内心强大,尸体也藏得很深,经年累月都不见天日,也并不代表就逃过了牢狱之灾,依然还会有施工队、抢修队“替天行道”,光顾你的案发现场,让真相重见天日。
法医学研究曾报道过一个跨越20年的水泥封尸案,拆迁队用打桩机凿出的颅骨,让来自1998年的两具冤魂得以瞑目。
尸体被封进水泥后,生前的特征和损伤很可能被保留下来,为刑侦人员寻找尸源、辨认死因提供了有利线索 / Unsplash
虽然水泥延缓了尸体腐败,会影响法医对尸体死亡时间的判断,但也正因如此,犯罪现场和死者的身份信息得以被保留下来。
在水泥灌注这种碱性环境下形成的尸蜡,可以保留勒痕、骨折等生前损伤痕迹,帮助法医确认死者的真实死因。
警方还能利用倒模的方法,用原本覆盖死者的水泥块,制作出死者脸部或手部的硅胶模具,从而进行身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