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智造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民用爆破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航天智造明确“航天+”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产业主线,成为集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油气装备与工程、高性能功能材料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具有航天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等众多行业拥有紧密的联动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演愈烈,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汽车行业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的新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也迎来“系统化、平台化、模块化、轻量化、智能化、环保化”的发展的新趋势,汽车产业的产业体系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为支持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
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天模塑是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汽车内外饰件、智能座舱部件、发动机轻量化部件等产品,是国内少数营业收入超过 50亿元的汽车内外饰件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汽车行业先进单位、成都汽车轻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模具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承担四川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工程示范项目。航天模塑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面向整车企业供货,处于汽车产业链中游。
依托强大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航天模塑获得了客户的普遍认可,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一汽集团、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比亚迪002594)等多家国内主流整车厂。2023年,航天模塑合计为1,095万辆整车提供零部件,占全国乘用车总销量的 42%。同时,航天模塑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已成功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比亚迪等主流汽车厂商的多款新能源车型提供量产配套;已成功进入多家造车新势力的供应商体系并开展内外饰件产品的协同设计,部分产品已获得量产订单。经过多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航天模塑已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享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1)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此项政策的颁布,是国家保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的有力举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也正在塑造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在新兴技术、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并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
(2)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其中鼓励类第十六项为汽车相关,包括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应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车载充电机、汽车电子控制管理系统,以及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效车用内燃机研发能力建设。以汽车电子、芯片技术为首的汽车核心零部件部分作为现代汽车创新的主要战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技术的产业融合下,将得到更亮眼的发展。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仍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全年出口量首次排名世界第一,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自主品牌表现亮眼,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全面向上,产品竞争力不断的提高,其中乘用车零售端市场占有率超过56%,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50%。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伴随整车厂一同起步发展,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行业的 80%左右。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度的提高,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航天模塑围绕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实现了旗下生产基地对产业集群的全覆盖。2023年,受益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地发展,以及航天模塑产品结构升级、关键客户开拓、亮点车型中标、核心研发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航天模塑营业收入增长20.75%,经营业绩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增速超过行业销量增速,公司经营情况合乎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公司民用爆破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油气开采领域。在全世界内,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国际能源需求在长期内仍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石油、天然气作为传统化石能源和战略能源,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主体地位。伴随着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稳步增长,对油气设备的需求也日渐增长,油气设备行业长期发展的新趋势良好。同时,随着易采掘油气储量的逐步减少和原油价格的逐步攀升,油气公司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对老油井的再开采,加大深海油气井的投入,增加压裂等非常规油气的开采。因此,油气公司对高性能设备的需求也将得到很大提升。
自2019年以来,随国家油气能源安全战略深入实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制定并强力推进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2019-2025),持续高强度的上游投入为下游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业务提供了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市场机会。据国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形成新的产量增长高峰期;2023年海洋原油大幅上产成为关键增量,产量突破6,200万吨,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随国家对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增长迅速,2023年1-10月页岩气国内产量达到548亿方,较2022年全年增长128%;国内页岩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非常规油气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支撑,我国已成为全世界陆上6,000米以深超深层油气领域引领者。
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天能源是国内油气装备与工程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实现了页岩气(油)分簇射孔器材及国内海洋油田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国产化。航天能源油气装备主要面向国内外油气企业供货,处于油气开发产业链上游。在常规/非常规油气射孔市场,航天能源处于行业领头羊,高安全电雷管、数码选发电雷管、桥塞坐封工具、桥塞慢燃火药、连续油管多级延时起爆装置等核心产品在国内桥射作业覆盖率较高。在完井工具市场,航天能源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拥有经过API认证的安全阀、封隔器、气举阀、工作筒和钢丝工具等产品,在海洋油田高端完井工具市场国产化领域处于行业领头羊,产品覆盖了海上主要产油区块。
行业上游为基础原材料,如钢铁等行业。由于钢铁等上业已十分成熟,能充分保障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行业下游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目前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总体景气,油气公司开发投入持续不断的增加,随着全球石油天然气开发的结构性变化,深海深层油气开采将成为未来大型油气公司的重点关注领域,相关油气设备产品的竞争也随之展开,非常规油气设备的需求将随着非常规油气开采的突破性发展而快速提升。
鉴于油气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行业本身重资本性支出的行业特性,无论是全球油气行业还是我国油气行业,均呈现行业集中度极高的特点,国内参与者多为资金实力丰沛雄厚的国有集团。航天能源国内订单来源及业务合作重点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主,合乎行业发展特点。
报告期内,航天能源营业收入构成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与 2022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营业收入增长方面,页岩气(油)等非常规市场产品收入占比持续增加,军品收入同比快速地增长。航天能源目前仍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后续将紧跟行业装备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开展智能完井、智能射孔等研发技术,以新技术、新产品升级拓展新的盈利空间;继续加大生产线自动化升级,以工艺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促进生产能力的提升以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达到高水平发展的目标。
报告期内,在保障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的政策背景下,受益于页岩气(油)等非常规开发力度增强与军品订单增长,航天能源营业收入增长15.24%,经营情况合乎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作为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重要分支,高性能功能材料近年来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品品种类型多,研发需求大。功能材料细分品种丰富、应用环境复杂,受电子信息行业的科技特性影响,产品迭代相对快,产品组合变化多。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通信的发展,功能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液晶面板、柔性电路板等部件的生产和测试中,产业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高性能功能材料主要有信息防伪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和耐候功能材料三种,各种类型的产品大范围的使用在信息存储、电子、化工等行业的生产活动,相对处于产业链上游位置。
电子功能材料面向市场推出了压力测试膜产品、FPC用电磁波屏蔽膜、感光干膜,正在研发导电胶膜产品。压力测试膜产品已成功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据中联富士经济统计,预计到 2025年压力测试膜产品国内销售量将达到46.6万盒左右,销售额约为5.79亿元。随着新科技应用如AI、5G网络通信、新能源车等持续带动,预估未来5年PCB行业仍将稳步成长,据Prismark预测,2022至2027年之间全球PCB行业产值将以3.8%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到2027年将达到983.88亿美元,中国PCB产值复合增长率约为3.3%,略低于全球,预计到2027年中国PCB产值将达到约511.33亿美元。公司PCB(含FPC)用电子功能材料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可观。
耐候功能材料主要为抗老化功能助剂,抗老化助剂作为高分子材料提升性能的必添辅助剂,随公司下游的塑料、橡胶、涂料、化学纤维、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保持较快增速,抗老化助剂行业也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增长。公司耐候功能材料的选型产品多为小牌号产品,在特殊添加剂领域独树一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UV-1084生产商和供应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国际领先。
报告期内,受益于交通出行回暖、消费电子和汽车等产业快速地发展,和公司高性能功能材料产品体系持续丰富,成功进入多家行业头部客户的供应商名录,高性能功能材料营业收入增长18.55%,业绩持续向好。
主要从事汽车内外饰件、发动机轻量化部件、智能座舱部件和模具研发与制造,旗下拥有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和4个省级技术中心。业务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战略引领,围绕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内外饰+”、“双跨越”技术升级与创新工作;坚持培育汽车内外饰、发动机轻量化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实现技术研发制造全流程自主可控。
产品最重要的包含主仪表板总成、副仪表板总成、门板总成、立柱内护板、EPP发泡件等。汽车内饰件以安全、环保、舒适为应用特征,采用可吸收冲击能量和振动能量的弹性体和发泡塑料制造主仪表板、座椅、头枕等制品,从而减轻碰撞时对人体的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
产品最重要的包含保险杠总成、扰流板总成、全塑尾门总成、车身下装饰件、通风盖板总成、挡泥板等。汽车外饰件系起到装饰、保护等功能和作用的一系列零部件,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增强塑料、工程塑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新型材料,进而达到增强性能、轻量化、节能与环保的目的。
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发动机进气歧管、压力管、燃油轨、汽缸罩盖等。发动机轻量化部件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汽车动力性、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智能座舱产品打造丰富的人机交互路径,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用户的安全感与舒适感。智能装饰表面是智能座舱与汽车内外饰重要的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它集成了数字仪表显示、信息娱乐系统、智能情景语音、手势、无线充电、氛围装饰、触控交互等功能,从而使汽车更加富有功能性、娱乐性、科技感。
产品最重要的包含保险杠、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立柱、门槛、进气歧管、发动机装饰罩、发动机汽缸罩盖等模具,同时还涵盖了低压注塑、双色注塑、高光注塑等特殊工艺模具。
采购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采”的采购模式。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与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开口合同)确定产品的型号、运输、包装、质量发展要求、供货时间、定价等条款,各生产单位根据下游客户订单、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缺货反馈等信息,通过具体采购订单确定实际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同时,建立了ERP系统,确保采购原材料的高品质与及时性,并对采购成本进行相对有效控制。
生产模式:主要是依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的生产主要根据具体产品的技术方面的要求,通过采购原材料来加工和装配。对于核心部件制造、总成装配等关键工序或产品,主要利用自有厂房、设备和技术自主组织完成;对于部分技术上的含金量及附加值较低的非核心零部件产品或非核心生产工序,通过委托外协厂商进行生产加工。
销售模式: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直接面向下游客户群体,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销售体系。总部市场营销部下设市场片区分部参与项目的竞标工作,中标后由总部技术部门负责产品的开发工作,开发完成后转移至相关生产基地实现产品量产、销售及结算。
主要从事油气设备领域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研发与制造,建立了特种能源、精密机械和电子控制多专业集成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国内油气井射孔工程技术领先,集成配套能力较强,实现了页岩气(油)分簇射孔器材及国内海洋油田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国产化。
主要产品涵盖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和机电控制类产品。射孔器材最重要的包含油气井用电雷管及电子雷管、起爆器、延期起爆管、导爆索、聚能射孔弹、射孔枪、桥塞火药、坐封工具以及相配套的油管传输射孔工具、电缆传输射孔工具、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工具和多级选发射孔控制管理系统等;高端完井装备最重要的包含深水井下安全阀、高温合金井下安全阀、V0级生产封隔器、液控智能完井用封隔器、液控智能滑套、大位移井用气举工具等产品,共计38个大类,220个品种。机电控制类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多级电射孔点火头、桥塞坐封工具点火头、多级选发模块等产品。
业务将工信部民用爆炸物品中的八大类产品及完井装备产品做技术集成,从产品的起爆、传爆、射孔、火药压裂增产、尾声检测到坐封、井下电子监测与控制等,形成了显著的产品系列化、系统化优势,实现了油气井射孔完井技术系统集成,能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正在开发军用爆破器材一系列产品,拓宽业务领域。
采购模式:主要采取“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在发生实际的需求时,根据当前在手订单情况并结合未来市场订单情况预测,在保证满足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向合格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同时,会适时储备部分通用材料,如通用钢材,以合理的安排生产,保证按时生产交货。
生产模式:主要是依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均采用自行生产模式。对于非核心工序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环节,如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热处理、表面处理、焊接冲压等部分机械加工工序采用外协生产模式。
销售模式: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有大型央企供货时,通常需根据其内部招标管理办法履行招标等程序,其余客户(含国际市场客户)则主要以直接商务谈判方式获取。
主要从事信息防伪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和耐候功能材料研发与制造,在技术水平、销售规模、营销网络、品牌知名度、管理上的水准等方面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多年积累形成的“合成、分散、涂布、蒸镀”四个核心技术,产品及服务得到客户广泛好评。
采购模式:主要采取“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计划对原材料的需求和目前的库存数量制定采购计划,保证满足一般生产。同时,会适时储备部分有几率存在供应风险的进口原材料或专用原材料,以合理的安排生产,保证按时生产交货。
生产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计划、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保证满足一般供货,且产品生产全工序均采用自行生产模式。
销售模式:主要采取直销和经销的销售模式。年初签订框架协议,对供货产品的型号、数量、价格、交货、付款方式、产品验收与品质衡量准则等方面做约定,按照每个客户实际订单进行交付。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本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由子公司航天模塑实际开展。航天模塑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直接面向下游客户群体,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销售体系。航天模塑对外销售产品的具体模式为:由市场营销部下设市场片区分部参与项目的竞标工作,中标后由技术部门负责产品的开发工作,开发完成后转移至相关生产基地实现产品量产及销售。航天模塑的销售主体可分为母公司和相关分子公司,对于以航天模塑名义供货的产品,母公司将按照订单价格销售给下游客户,然后再与各分子公司结算;以分子公司名义获取的项目,由相关单位独立地与客户进行结算。
对于整车厂商客户,航天模塑首先须通过其潜在供应商审核和供应商工程技术能力审核。进入整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后,整车厂商在开发新项目时向航天模塑发放询价包,航天模塑根据整车厂商的技术指标和产品要求提供技术方案及产品报价。整车厂商经过价格评定,考虑产品报价、质量、开发能力、交付能力等因素,选定最终配套供应商。航天模塑在中标后与整车厂商签订定意向书或者开发协议,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在产品开发完成并通过认证进入量产阶段后,整车厂商一般会与航天模塑签订框架协议,后续根据其具体生产计划向航天模塑下发订单并进行具体采购。
对于一级供应商客户,在整车厂商项目开发时,一级供应商会将整车厂商的项目询价包转发给航天模塑,航天模塑根据有关技术指标和产品要求做产品研究开发,并同一级供应商一起与整车厂商进行多轮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方案。同时,航天模塑向一级供应商进行报价,一级供应商再向整车厂商报价。在项目中标后,航天模塑根据整车厂商或一级供应商的要求做同步开发。在项目通过认证进入量产阶段后,一级供应商通常会与航天模塑签订商务协议,后续根据一级供应商下发或转发的整车厂商的具体订单,组织生产和销售,并按其要求做商务结算。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格外的重视产品研发的投入以及自身研发总实力的提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建立起技术力量雄厚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团队。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四川省瞪羚企业;拥有有效专利658项,其中发明类专利101项,精密涂布、微胶囊制备、模具设计与制造、分簇选发射孔、连续油管隔板延时分簇射孔等十余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0余项自主可控技术保持世界一流。公司继承自航天的质量管理文化、体系和能力得到客户与同行的广泛认可,在行业内树立了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品牌形象。
汽车零部件业务(航天模塑)客户基本实现国内主流车企全覆盖,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内产业布局,具备产业集群优势,具备与主机厂进行多类大型总成同步开发的能力。
完善的产业布局优势:航天模塑在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等全国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建立了20余个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涵盖国内重点汽车产业生态圈,构建起“总部研发+属地生产”的产业布局,与主流整车厂商的全国布局高度匹配,形成完善的产业布局优势。依托完善的业务区域布局和本地化服务,航天模塑可以实现对整车厂商的近距离实时供货与服务,以满足整车厂商对采购周期及釆购成本控制的要求,确保客户订单交付的持续、稳定。同时,航天模塑可将整车厂商新车型开发情况和对公司产品、服务的最新需求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至公司生产基地,快速实现公司产品工艺技术的调整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为整车厂商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与整车厂商的协同发展。
深厚的技术与研发优势:航天模塑具备成熟的工艺技术及同步研发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旗下拥有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和 4个省级技术中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54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公司掌握软质内饰与动力总成塑料件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中大型复杂模具的设计制造、内外饰性能测试扩建与认可、轻量化全塑尾门、塑料前端框架、闭模物理发泡等领域核心技术,并取得对智能座舱领域INS装饰注塑、双嵌膜透光装饰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具备与主机厂进行多类大型总成同步开发的能力。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航天模塑凭借多年来对核心技术的不间断地积累以及对整车设计理念和需求的深刻理解,已经慢慢地发展成为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汽车零部件和模具设计生产同步研发、制造能力的公司。
客户资源和品牌优势: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航天模塑已形成并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航天模塑客户包括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一汽集团、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等多家国内主流整车厂商及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依托强大和稳定的客户资源网络,航天模塑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强大的客户资源和品牌优势能有效推动航天模塑新业务的开展和产品的质量的提升,并切实保证航天模塑生产销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显提升航天模塑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纵深结合的产品布局和成本管控优势:航天模塑产品系列齐全,覆盖了主要汽车内饰件、外饰件、发动机系统塑料部件,从而为产品定制化、模块化、平台化供货提供了可能。此外,航天模塑还为整车厂商提供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配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航天模塑产品竞争力。经过二十余年持续发展,航天模塑已逐步形成“产品研制-模具设计与制造-零部件制造-总成配套与服务”纵深结合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供应链,可明显降低中间环节成本,缩短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从而有效控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航天模塑的市场竞争力。
油气装备业务(航天能源)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特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页岩气(油)分簇射孔装备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是石油民爆行业获得工信部颁发的油气井用爆破器材生产许可种类最多的企业,是国内 API 认证证书最为齐备、认证等级最高的企业之一,是国内油气井射孔领域整体配套能力最强、唯一一家具备全产品链供货能力可以针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定制解决方案的企业。
深厚的技术与研发优势:航天能源立足航天科技000901)、面向能源装备,围绕油气工程领域技术密集度高的上游完井产业链开发射孔器材和高端完井装备,先后实现了页岩气(油)分簇射孔器材及国内海洋油田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国产化,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特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航天能源的成套技术体系及研发基础为航天能源构建了一系列专有及特色技术,保障了产品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与技术优势。在射孔器材领域,公司开发出油气井夹层枪隔板传爆技术、多级负压射孔测试联作技术、超高温超高压射孔技术、自清洁聚能射孔技术、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定方位射孔技术、低碎屑全通径射孔等技术,对行业技术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特别是围绕页岩气(油)勘探开发所需关键装备的“卡脖子”难题,完成了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产品的研制和工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分簇技术的空白,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研制的超级射孔弹、无碎屑射孔弹等孔径自清洁射孔弹技术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明显提升了油气采收率,提高了安全作业水平。在完井装备领域,公司先后突破特殊结构金属密封、超高温超高压密封、非弹性密封、抗强腐蚀等多项关键技术,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同种类型的产品国际先进,研究成果打破了国际垄断,已形成多个系列化产品,是我国完井工具领域API证书较为齐备、认证等级最高的企业之一,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撑。
完善的产业集成优势:航天能源以航天火工技术为源泉,逐步形成了特种能源、精密机械和智能控制“三位一体”的技术能力,开发出射孔和完井全系列新产品,实现了油气井射孔完井技术和产品的系统集成,是国孔完井装备集成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与射孔器材领域竞争对手相比,航天能源在射孔器材细致划分领域产品品种类型完善,产品涵盖射孔枪、常规射孔弹、特殊射孔弹、起爆装置和传爆装置等多种类产品,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即做到配套设计,继而进行整体配套生产,可有效保障整系统的可靠性,由此建立了较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构建了竞争壁垒。
客户资源优势:航天能源培育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的陆地油田板块、以中海油为主的海上油田板块和以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项目及国际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为主的海外板块,培育了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贝克休斯、哈利伯顿、俄罗斯诺沃迈特公司等重要客户,构建了稳定和多元化的市场网络;产品应用于全国主要油气田,在页岩气分簇射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管理与品牌优势:航天能源完整承继航天军工重视研发、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引领,为国内油气井射孔完井作业源源不断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射孔完井关键装备自主化开发提供能力支撑;完整承继航天质量控制理念和方法,致力于为油田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在客户中树立了“安全可靠、万无一失”的质量形象,同时将航天军工企业的研发、质量优势与持续经营民用产业培育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有机融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在业内树立了一流品牌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市场美誉度,为后续发展过程中推进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和行业并购整合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与此同时,公司还构建了“技术共生、管理共用、能力共建、成果共享”军民品协同发展模式,在发展好民用产业的同时,积极地推进军品项目开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积淀优势: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拥有完备的研发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是中国磁记录行业协会秘书处的承担单位,是磁记录和热敏记录材料的行业龙头。公司打造了研发生产功能性膜材料的核心技术,包括:真空蒸镀技术、精细分散技术、精密涂布技术和微胶囊制备和高性能材料的合成技术,公司核心设备、基础工艺和产品均自主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产品体系优势:依托多年的膜材料研发和生产经验,通过对现有信息防伪材料核心技术的升级、嫁接、组合开发了多种高性能膜材料新产品。充分的发挥在银行卡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客户资源优势,开发了银行卡用涂白基片新产品,进一步巩固信息防伪材料行业龙头地位;充分的发挥与汽车内外饰件业务板块之间的产业协同效应,开发了汽车内饰膜产品,建立了汽车内饰膜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系统产业模式;聚焦FPC和PCB领域关键高性能膜材料国产替代,开发了电磁波屏蔽膜、压力测试膜、感光干膜、导电胶膜等系列新产品,其中压力测试膜获评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打破海外厂商垄断,对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耐候功能材料产品定位中高端应用市场,主要销往欧洲、美洲、中东等海外市场,其中光稳定剂细分产品已完成欧盟Reach法规注册,具备欧盟市场准入资格。
市场开拓优势:公司高性能功能材料产品凭借本土化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优质的技术上的支持,满足定制化创新开发的需求,从而由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升级,目前公司已与京东方、天马微电子、比亚迪等电子、半导体、汽车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稳定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充分共享先进制造业蒸蒸日上带来的机遇。
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报告期内,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局面,公司圆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成为集高性能材料研发应用、汽车内外饰件设计制造、油气装备与工程于一体的具有航天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公司三大业务板块表现优异,国内外市场实现双突破,创新驱动力慢慢地加强,能力建设进展明显,降本增效效果非常明显。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和总利润迅速增加,营业收入实现 58.6亿元,同比增长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4.23亿元,同比增长61.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实现2.28亿元,同比扭亏盈利2.29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落实战略规划部署,积极推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于2023年5月26日获得深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6月25日取得证监会注册批复,重大资产重组圆满完成,实现公司业务快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于2023年7月完成资产交割,并于8月28日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和高级管理人员选聘,实现公司管理的顺利交接。积极推动募集配套资金工作,在再融资收紧及市场总体下行的形势下,精准把握市场短暂发行窗口,于2023年11月启动募集配套资金发行工作,发行获得市场高度认可,计划发行的21亿元一次全部获得认购,12月15日新发行股份上市,募集配套资金圆满成功,为公司广泛征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重组完成后,基于公司多元化业务管控模式和重组后公司管理快速融合需要,公司成立保定分公司,负责承接新材料业务的研发、生产、经营职能; 设立成都分公司,负责承接在成都办公的总部管理人员劳动关系,加强对本次重组标的公司的属地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管控模式,调整本级职能部门设置及职责,确保公司重组后管理有效衔接、规范高效。基于公司高性能材料研发应用、汽车内外饰件设计制造、油气装备与工程三大业务领域布局,研究调整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公司未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重点举措。
报告期内,紧密围绕战略规划,公司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夯实增长基础,客户与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国产化替代产品、系统级产品、电子化和信息化产品占比大幅度的提高,2023年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收入占比达到31%。
1.汽车零部件业务紧跟市场步伐:传统车企持续突破,大型总成产品占比稳步提升;长三角汽车生态圈实现突围,成功进入上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企市场持续发力,新获取产品中新能源车占比 55.9%,超过行业渗透率 29%;成功获取比亚迪多款车型中大型内外饰件,配套车型数量与出售的收益均实现跨越式增长;成功获取华为智界系列多个大总成项目,产品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成功获取广汽埃安多款畅销车型改款项目,市场占有率进一步稳固。报告期内,公司以汽车内外饰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出售的收益达到50.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75%。
2.油气装备业务市场地位不断巩固:结合客户关键需求,进一步强化在相关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议价能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成功推动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开采用产品在中石油东北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 15%和20%以上,并成功进入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市场。在国内率先取得工信部颁发的50万发电子雷管生产许可,抢占市场先机,为推动石油民爆行业起爆器材向安全、可靠、高效方向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充分的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快军品项目培育和开发,军品综合能力加快提升,军品业务收入达到 4,013.07万元,同比增长约 2.3倍。报告期内,公司油气装备业务出售的收益实现5.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4%。
3.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市场形势逐步向好:信息防伪材料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热敏磁票抓住雅万高铁商业化运营机遇,实现国际化批量采购,收入同比增长220%;磁条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定,国外市场进入全球排名前两位的卡厂。压力测试膜新开发13家新客户,进一步巩固在液晶显示、电子制造服务(EMS)等电子电器行业的市场地位;汽车内饰膜借助与汽车内外饰业务的协同作用,实现在部分车型的批量自主配套。光稳定剂巩固意大利、荷兰、南美等现有销售经营渠道的同时,积极培育美国、中东市场,挖掘东南亚新兴市场,基本形成全球化的网络销售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业务出售的收益实现1.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55%。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地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生产研发的应用,开展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化智造建设,产研升级初现成效。持续构建以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为核心要素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度研发投入3.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89%,占据营业收入比例达到5.68%;新增授权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
1. .汽车零部件业务聚焦技术自主可控:智能光电领域突破动态光源交互技术,建成智能数字格栅研发能力;电驱电控领域掌握微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实现电动风口、移动副板、电动桌板等产品集成研发能力;轻量环保领域掌握麻纤维研发与制造技术,完成复合材料门模块技术储备;精致装饰领域突破真木类装饰产品关键技术,建立真木装饰产品自研自制能力。
2.油气装备业务聚焦高技术领先:新型页岩气分簇射孔系统研制顺利推进,研制完成后将推动我们国家分簇射孔技术智能化程度得到较大提升。为满足国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研制的 230℃/48h/180Mpa超高温超高压射孔系统创亚洲射孔井温迄今最高纪录;为中石油万米深井,定向研制的260℃/72h/245Mpa超高温超高压射孔系统已基本攻克耐温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我们国家油气勘探开发边界持续拓深,加快开发军品业务。
3.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聚焦技术国产化替代:信息防伪材料开发涂白基片配方工艺,解决技术难题,性能达到设计目标,批次产品稳定供应客户,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电子功能材料研发效率快速提升,压力测试膜系列化产品实现上市;电磁波屏蔽膜完成关键原材料国产替代开发;汽车内饰膜具备4款型号产品批量供货能力;感光干膜已通过客户评测。耐候功能材料系列化开发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立项新产品制得的样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期内,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线智能化升级,实施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项,项目投资总额18.95亿元。1.汽车零部件业务逐步优化布局:紧跟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性机会与头部主机厂的高速发展的新趋势,加大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业升级和优化投资,促进产品结构由“中小总成”向“大总成”升级;积极推动成都航天模塑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座舱与无人驾驶融合项目落地,提升研发技术能力,强化“总部研发+属地量产”产业布局。
2.油气装备业务着力军爆器材产能建设:充分的发挥涉爆产品制造资源优势,快速推进军用爆破器材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牢牢抓住军品市场机遇,打造新业务板块,提升稳健经营能力;加快现存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在提升公司涉爆产品生产本质安全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公司军民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3.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有效补充产能:乐凯新材电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乐凯新型橡塑助剂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均顺利完成验收,并投入生产,加快推进电子功能材料新产品投产和市场拓展,有效解决耐候功能材料原有产能难以支撑市场需求的问题。新建项目借鉴同行业先进经验,配套建设更为科学有效的自动化控制与安全环保设施,为品质保障、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三大主业所处行业和地位,加强成本管理顶层策划,建立完善成本管控模式,因地制宜推行合适的成本管控工具,协同推进质量与成本管理,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成本管控实践案例。
1.汽车零部件业务深化“五精管理”:按项目报价阶段、项目开发阶段和项目量产阶段等三个阶段,使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要素清晰、职责分明,确保成本可知可视。以极致成本管控为主线,以提升智能制造和关键工艺能力为抓手,以运营降本为落脚点,全级次资产、采购、物流、制造、质量、安全保密、两化等运营管控水平稳步提升。
2.油气装备业务技术及自动化降本成效凸显:从优化产品设计、完善供应商管理、合理降低采购与外协成本、改进生产管理、强化工资考核、加强应核账款和存货管理、推进班组成本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持续深入实施降本增效工程,进一步夯实了成本管理基础,为利润指标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以“稳经营提效益”为工作核心,实施管理整合、业务整合、文化整合,充分的发挥资产重组的协同效应、充分的利用长期资金市场功能,将重组融合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公司市场价值与经营业绩的共同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油气装备、高性能功能材料研发、制造、服务公司。
2024年,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高水平发展的主题,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主基调,坚持资本运作与产业经营“双轮驱动”,聚焦五个方面工作任务,不断推动航天智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成果。
(1)强产业经营。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内外饰、重大成套设备、高性能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营收占比。持续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不断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蝶变跃升,助推“航天+信息化+”产业体系构建。
(2)强市场开拓。紧跟智能趋势开拓重点业务,汽车内外饰件业务瞄准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等关键市场机会,紧跟整车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变化,扩大优质客户优势;油气装备业务持续巩固在非常规油气分簇射孔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油气井用电子雷管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工程应用;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加快推进压力测试膜成长为主流产品,加快电磁波屏蔽膜、汽车内饰膜、感光干膜产品系列布局。
(3)强能力建设。推进募投项目实施,统筹安排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募投项目建设进度等,严格执行监督管理要求,确保募投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1)资本运作求新。落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要求,依托长期资金市场统筹开展外部优质行业资产投资并购,推动公司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2)产品技术创新。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指导思想,持续打造创新驱动型企业。聚焦智能光电、电驱电控、精致装饰、轻量环保四大领域,推进汽车内外饰光电前沿技术布局与应用,推动总成轻量化技术升级;开展超高温超高压射孔系统研制,在该领域取得国际领头羊;突破超微压范围下发色密度精准控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体制机制革新。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更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更趋统一的业务职务体系和更趋规范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1)智能与制造融合发展。明确“智改数转”路径,制定智能制造建设规划方案,构建生产制造闭环与经营管理闭环。
(2)资本与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募集资金使用合规管理,做好现金管理,探索产融结合、以融促产新路径。
(3)产业间协同融合发展。推进业务融合,加强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与汽车内外饰件业务协同发展,放大协同效益。加强管理融合,逐步优化公司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不断释放重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全方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1)优化公司治理体系。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紧跟新《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指引等法规施行,持续完善公司规章制度体系,确保全级次治理规范运行。严格落实信息公开披露机制,持续提升信披意识与敏感性,依法合规做好信披工作。
(2)优化经营管控体系。经营管理更加精益化,统一经营管理语言,推进目标管理、过程管控、考核评价精细化。财务管控更加精细化,提升财务制度的规范性、一致性,强化成本管控,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风险管控更加精准化,强化察觉缺陷的精准识别能力和抓早抓小化解问题风险的精准处置能力。
(3)优化运营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坚持科技兴安,坚持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1)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精准把握包括“六个一定要坚持”在内的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大胆探索上市公司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实现双融互促的有效途径。
(2)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围绕采购、外协、招标等关键环节和募投项目等重要建设项目,做实日常监督和项目监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三不”,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方面提升领导人员资本运作能力和适应证券市场监管的能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并实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打造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根据公司与交易对方签署的《业绩承诺补偿协议》,四川航天集团、川南火工、航投控股、泸州同心圆承诺航天能源在2023年度、2024年度和2025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448.64万元、22,599.49万元、23,794.16万元。四川航天集团、燎原科技、焦兴涛等30名自然人承诺航天模塑在2023年度、2024年度和2025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638.14万元、10,605.15万元、11,356.47万元。
业绩承诺以收益法评估的业绩预测为依据,已经标的公司及交易双方充分论证。尽管如此,如遇宏观经济剧烈波动、行业投资规模缩减、重大社会公众危害等坏因冲击,则也许会出现业绩承诺没办法实现的情况。公司与交易对方签订的《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约定了切实可行的业绩补偿方案,可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公司及广大股东的利益,降低收购风险,但若本次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实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未达预期,则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提请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如果由于行业环境、市场环境、产品技术路线等情况出现较大变化、项目建设进度没有到达预期、亦或公司的市场开拓及销售政策未得到一定效果的执行,将会给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益带来不利影响,标的公司募投项目将无法达成预期效益指标,进而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公司有关产品的产能将提升,对公司销售能力及市场拓展能力势必提出更加高的要求。本次募投项目是基于市场、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标的公司历史经营特点和发展目标形成的,但若未来市场增速显著放缓、下游需求快速萎缩、客户的真实需求变化、军品行业政策变化、技术路线变更、研发项目进展及产业化落地受阻、资源大幅流失、相关产能消化保障措施无法顺利实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滑,则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将难以完全消化,产能无法按期释放,收入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募投项目将出现亏损。因此,标的公司募投项目存在因新增产能难以完全消化导致的募投项目出现亏损风险。
资产重组已完成,航天能源、航天模塑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随公司的资产体量和业务规模的提升,公司经营事物的规模将扩展到油气装备和汽车零部件领域,与单位现在有业务在产业政策、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公司将面临一定的主营业务多元化经营风险。公司与航天能源、航天模塑需在企业文化、组织模式、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制管理、业务合作方面做整合。如上述整合未能顺顺利利地进行,可能会对航天能源、航天模塑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及股东利益造成一定影响。
航天能源目前开展军品业务,部分生产、销售和技术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不宜披露或直接披露。根据国防科工局的批复文件及《军工企业对外融资特殊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司对涉密信息予以豁免披露或以代称、打包等脱密处理的方式来进行披露。投资者可能因上述涉密信息脱密披露或豁免披露而无法获知航天能源的部分信息,进而影响其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航天能源的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军用爆破器材和相关产品存在固有的危险性,在采购、生产、储存、销售、运输等各业务环节中,都必然面对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安全生产对航天能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航天能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和行业规范对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是行业中安全管理的标杆企业。但若未来因突发安全责任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或死亡、财产损失、行政处罚、诉讼纠纷、合同提前终止等情形,将给航天能源的生产经营、盈利水平和品牌信誉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不属于“重污染”行业,但随着监管政策趋严以及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面临的安全与环保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环保事故风险。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如果解决方法不当,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若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公司将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的风险。
已有2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32.79万股,占流通A股3.11%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90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854.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01%,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3.83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45.31%,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802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9.49%,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709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20.22%,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